研究室主任 研究室主任

最小化 最大化

李国平,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兼任郭守敬望远镜(LAMOST)运行和发展中心副主任,中国天文学会天文仪器专业委员会主任,江苏天文学会副理事长,天文研究与技术编委。1984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精密机械与精密仪器系获学士学位。

    主要从事天文仪器和精密机械领域研究工作。曾先后参加了我国首台球载红外望远镜、陕西天文台1.05米光学天文望远镜、日本1.01光学天文望远镜、光子计数光度计等项目的研制、参与提出不对称四翼粱副镜支撑新方法现已广泛应用于望远镜;

       参加国家"九五"重大科学工程LAMOST项目的研制,担任总工艺师、工程指挥部成员,LAMOST项目2009年6月通过国家验收。主持完成国内当时最大的3.6米环形抛光机研制工作,该设备承接了LAMOST项目全部平面镜(30块1.1米)的最后精抛光,利用该设备完成的新工艺技术"高精度大口径非圆形超薄镜面研制技术"获江苏省2010年科技进步2等奖;作为主要负责人之一完成了"大口径主动光学实验望远镜装置"项目,该项目获2005年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200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主持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大口径主动光学亚毫米波/毫米波望远镜方案和关键技术预研究"项目;主持完成了Dome A深冰芯钻机系统研究工作和863专项等项目的研制。

       近年来,参加研究和主持项目6次入选国家天文台"十大天文科技进展",其中3次名列榜首;发表论文10多篇,其中EI收录9篇;作为第一发明人申请发明专利4项,授权3项;2008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奖。

研究室简介 研究室简介

最小化 最大化

      望远镜新技术研究室

       天文学是历史最悠久的科学,它几乎对历代所有文化都作出了重大贡献。而天文学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与天文望远镜和新技术的发展紧密相关。1609年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发明了天文望远镜,400多年来,天文望远镜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发展和变化,使人们对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乃至整个宇宙的认识发生了很大的飞跃,极大地推动了现代天文学和物理理论研究的发展。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哈勃空间望远镜和一批8-10米级地面光学/红外望远镜相继研制成功,并投入观测,获得了大量激动人心的观测结果,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进入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天文学家们希望能够观测到更多的早期宇宙事件、更加遥远的天体以及更多的天体细节,例如第一代恒星和星系,观测银河系和其他星系近核的区域,以及研究邻近恒星中的类地球行星等,这些需求又进一步促进了人们对更大口径、更高分辨率的地面和空间望远镜的需求。

       望远镜新技术研究室是专业天文仪器研制及天文技术研究和发展的重要基地,一直以来面向国际天文学研究中重大问题的需求,致力于望远镜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其优势技术包括天文光学系统优化设计、大望远镜结构优化设计、大口径镜面支撑技术、大口径主动光学(包括可变形镜面和拼接镜面主动光学)技术、低速高精度跟踪技术等。

       望远镜新技术研究室在职人员28人,其中研究员6人,副研究员4人,高工6人,专业技术人员12人,在学研究生21人。返聘研究员3人,高工3 人。其中大多数成员都参与了国家重大工程项目LAMOST(大天区多目标光纤光谱望远镜)的研制。

       2009年6月LAMOST通过国家验收,LAMOST创造性地应用主动光学技术,突破了望远镜大口径与大视场难以兼得的瓶颈,是世界上口径最大的大视场望远镜(平均通光孔径4.3米,视场5度),也是目前国际上获取大规模天体光谱能力最强的望远镜(在焦面可以同时获取4000个天体的光谱)。

       LAMOST发展了在一块大镜面上同时应用薄变形镜面和拼接镜面的主动光学技术,以及在一个光学系统用两块拼接镜面的技术(最大尺寸分别为6.67米和5.74米),特别是将其中的核心技术——主动光学技术推进到国际前沿。通过LAMOST的成功研制已使我国和美欧一样具有了研制30米级望远镜的能力。自LAMOST项目通过国家验收以来,研究室还承担了LAMOST望远镜的运行维护工作,为LAMOST望远镜巡天观测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

       同时,研究室积极开展了极大和新概念望远镜方案及相关新技术预研工作。2000年在天文望远镜和仪器国际会议上报告关于中国30-100米口径极大光学/红外望远镜方案研究并发表文章。2004年6月又将最新的一种30米口径的中国极大望远镜的方案在国际会议上作口头报告。以上研究工作具有许多创新特色。目前正在承担中科院方向性重点项目"极大口径光学/红外望远镜方案设计和关键技术预研究"。

       除了光学/红外波段外,研究室也积极组织开展了毫米波/亚毫米波望远镜相关的关键技术研究,2013年2月研究室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大口径主动光学亚毫米波/毫米波望远镜方案及关键技术研究"项目顺利通过专家组验收,其中所取得技术成果将为我国建造高精度大口径亚毫米波/毫米波望远镜提供重要的关键技术支持,为我国能在未来有技术能力建造30米口径亚毫米波(观测波长可达0.2毫米)和100米口径毫米波望远镜(观测波长可达3毫米)做好了技术准备。

       目前,研究室正在开展的主要项目还有南极巡天望远镜AST3的研制、射电望远镜主动反射面激光旋转扫描实时测控技术研究、冰架热水钻机关键技术与系统开发、极端台址环境下光学红外望远镜关键组件的特性研究等。在未来的5~10年间,研究室将以30米极大光学/红外望远镜为重点努力方向,进一步发展和巩固主动光学的技术优势,以突破大口径和极大口径望远镜研制的各关键技术为目标,使得我国具备独立研制极大口径光学红外望远镜的技术基础。